作为亚洲金融与创新枢纽,新加坡以其稳固的法治环境、开放的营商政策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享誉国际。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动荡、经济格局变幻莫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以稳定著称的新加坡,将其作为辐射东南亚的支点。
海外商业拓展不仅是产品服务的跨境转移,也同时是高管团队的流动迁移。为此,一向善于吸引外来人才的新加坡,针对不同性质与阶段的出海企业家提供了相应的签证与计划项目。
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介绍适合中国企业家在新加坡拓展业务时可申请的主要签证类型与相关项目,助您精准规划出海之行、顺利落地新加坡。
1. 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
就业准证(EP)主要针对受雇于新加坡公司的外籍专业人士、经理和高管,可以理解为针对外籍技术白领的高等工作签证。准备出海的中国企业家或负责人,也可以通过设立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该实体聘请自己担任公司董事或高管职位,从而获得EP,在新加坡展开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必须符合拥有运营地址、银行账户、当地执行秘书等必要条件,并以公司账目流水等方式展示真实的业务活动。为获得EP而设立空壳公司是违法的,EP在续签时也会遇到问题。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将对这种行为采取注销公司、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
无论是自雇还是受聘于其他公司,EP的申请要求是一样的。自2023年9月起,EP申请需通过双阶段资格评估:
第一阶段:薪资门槛
申请人必须满足最低薪资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非金融行业的最低月薪为5,600新元(约31,122人民币),金融行业为6,200新元。
此外,从23岁起步,薪资门槛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例如45岁及以上的申请人,非金融行业需达到10,700新元,金融行业为11,800新元。
第二阶段: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
自2023年9月1日起,新加坡针对EP申请要求添加了“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以下简称 “COMPASS”)。COMPASS旨在确保外籍人才与本地劳动力市场的互补性。
在COMPASS评估框架下,每份EP申请都将依据四个基本标准和两个额外奖励标准获得积分。申请人需在以下六个评估指标中累计获得至少40分:
个人资格 | 企业资格 | |||
基本标准 | C1 薪资 | C3 员工多元化程度 | ||
申请人的固定月薪与本地同龄同行业相比 | 申请人的国籍在公司PMET中的占比 | |||
≥第90百分位 | 20分 | <5% | 20分 | |
第65和90百分位之间 | 10分 | 5%至25% | 10分 | |
<第65百分位 | 0分 | ≥25% | 0分 | |
C2 学历 | C4 支持当地就业情况 | |||
申请人的学历水平 | 公司聘用的本地PMET占比 | |||
顶级学府 | 20分 | ≥第50百分位 | 20分 | |
大学学位同等学历 | 10分 | 第20和50百分位之间 | 10分 | |
无大学学位 | 0分 | <第20百分位 | 0分 | |
奖励标准 | C5 技能加分 | C6 经济优先战略加分 | ||
从事新加坡紧缺职业清单上的工作 | 20分 | 公司符合创新或国际化特定评估标准 | 10分 |
来源: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COMPASS涵盖对个人及企业两个维度的资格评估。对于想通过“自雇EP”来新加坡的企业家,由于初期难以满足员工多元化以及支持当地就业的条件,因此必须在个人资格栏目中取得高分。
这也凸显了COMPASS框架的灵活性:如果在某方面较弱,可以通过另一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例如,如果申请人没有大学学历(在学历指标中获0分),就得在其他方面(如薪资或技能加分等指标)较为突出,以满足最少40分的总分要求。
COMPASS评估框架也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新加坡的政策、需求等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奖励标准”栏目下,哪些技能或优先战略可以加分,取决新加坡在特定时间节点的战略目的。
有意申请EP者在提交申请前,可使用新加坡人力部官网的自我评估工具进行自我检测。该工具可提供EP申请的初步结果,包括COMPASS评分。申请人可以通过该结果决定下一步。此外,并非所有EP申请都需要通过COMPASS框架审核。
如满足以下条件,EP申请人可免于COMPASS评估:
- 每月固定薪资不少于22,500新元。
-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或相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申请成为海外公司内部调动对象。
- 该EP职位空缺是一个月或以下的短期填补(不适用于自雇EP)。
不过,豁免COMPASS评估的申请人,仍必须满足EP申请第一阶段评估的最低基准薪资要求。
EP首次申请一般会获得两年有效期,续签最长是三年有效期。2023年9月新政实施后,对于稀缺行业工作岗位的EP可获得五年有效期。
成功获得EP后,如符合条件,可为其配偶及子女申请家属准证(Dependant Pass,简称DP),并且可为主申请人父母申请长期签证(Long Term Visit Pass,简称LTVP)。半年后,也有资格向新加坡政府申请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简称PR),以实现一家三代移民新加坡,达到创业经商和移民的双重目的。
2. 顶级专才准证(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 简称ONE Pass)
ONE Pass是新加坡人力部于2023年1月推出的一项个性化工作准证,旨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EP不同的是,该准证不绑定雇主,持有人可在新加坡自由更换工作、同时为多家公司工作,或自行创业。
申请人需要在过去一年内在来源国有至少30,000新元的等值固定税前月薪,或者在新加坡的公司拿到同等月薪。
如果不符合上述标准,但在商业、体育、艺术、文化或学术研究等领域有杰出成就,也有机会通过申请。新加坡各相关机构会根据每位申请人的职业背景和主要成就进行全面评估。
与EP相同,ONE Pass准证持有人可为家庭成员申请DP或LTVP。
One Pass首次申请获批时长为五年。申请人满足一定要求后,每次续签可延期五年。
3. 创业准证(EntrePass)
EntrePass是专为希望在新加坡创业和定居的外国杰出企业家、顶尖创新者或资深投资者而量身打造的准证。创业准证是新加坡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商业中心的一环,目的是吸引全球顶尖的商业精英和创新人才。
EntrePass对所有国籍的人士开放,但申请条件非常严格。申请人必须已经或有意向在新加坡成立一家由风险投资支持或拥有创新技术的私人有限公司。
申请人必须至少符合以下一项条件:
- 在单轮融资中,曾为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业务向投资者筹集了至少100,000新元
- 企业已获得或即将获得政府认可或国际知名的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
- 曾创立并成功出售一家由风险投资支持或具备创新技术的企业,并能提供相关买卖合约等文件作为证明
- 注册企业或拟注册企业持有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的知识产权
- 企业正在与至少一所新加坡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合作
新签发的创业准证初始有效期为一年,可续签,首次续签的有效期为一年,以后续签的有效期均为两年。
续签需满足以下条件:
- 第一年:至少雇佣两名本地员工,年度营业额达到10万新元。
- 第二年:至少雇佣四名本地员工,年度营业额达到15万新元。
- 第三年及以后:雇佣人数和营业额要求逐年增加。
满足续签条件的EntrePass持有人可申请为配偶和子女办理DP或LTVP。
4. 科技准证(Tech.Pass)
Tech.Pass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推出,旨在吸引全球顶尖科技领域的高管和专家。申请人可以是新加坡企业的雇员,也可以直接在新加坡创业、进行投资、担任董事等。申请人只要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中的两项就可以申请科技准证。
申请人必须在过去一年内领取至少22,500新元的固定月薪,并且在以下任一领域担任领导职务累计至少五年:
- 估值/市值至少达5亿美元,或已融资至少3,000万美元的科技公司;
- 管理资产总额(AUM)至少达5亿美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科技准证首次获批期限为两年。两年后若符合续签条件可申请续签。续签条件包括:依据新加坡税务局(IRAS)最近一期的评税通知书,个人可纳税收入至少达27万新元(可包括薪资及/或营业收入);或年营业支出总额至少为10万新元,并雇佣至少一名本地人员;或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一家以数码或科技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并在过去36个月内成功获得累计超过1,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且曾获得本计划认可的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无最低金额限制)。
除了上述准证,新加坡政府也为想出海新加坡的创业者提供两项相关计划。不过,这两项计划的申请门槛都非常高。
全球投资者计划(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 简称GIP)
GIP为高净值企业家和投资者提供直接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PR)的途径。
申请人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企业主:在过去三年中,公司年营业额平均达到2亿新元,并持有至少30%的股份。
- 投资者:在新加坡投资至少1,000万新元,用于设立新业务、扩展现有业务或投资于政府批准的基金。
GIP申请流程包括提交申请、接受面试、获得原则性批准、完成投资、提交投资证明和正式获得永久居留权。
全球创始人计划(Global Founder Programme, 简称GFP)
GFP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于2025年4月推出的计划,旨在鼓励全球资深创始人到新加坡建立和发展新项目,以加强当地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GFP为创业者提供从启动到加速发展的全程支持,助力其在新加坡及全球市场取得成功。
成功申请GFP的创业者,将受邀申请One Pass。
新加坡政府当局为成功申请到GFP的人士将提供全面资源和支持措施,包括让创始人加入由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战略合作伙伴、投资者和顾问组成的社区,共同策划企业项目。同时也会简化企业设立和人才引进程序,帮助创始人在新加坡建立高效团队。
官方并未给出具体的申请要求,只是表明该计划旨在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创始人或创新者。这类人士需曾成功从零构建并扩展某项产品或数字基础设施,并有意在新加坡创办新的企业。
当局还表示,该计划聚焦于具有成为全球领军企业潜力的创业项目。“虽然GFP欢迎来自各行业的创始人和企业申请,但我们尤其关注以下高增长领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与深科技。这些领域具备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有望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积极的社会影响。”
简单来说,官方对申请人有较高的要求,并将以自己的内部标准进行审核。
结语
新加坡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多样化的签证和相关计划选择,满足不同阶段和需求的业务拓展计划。无论您是希望以高管身份进入新加坡市场,还是计划在此创业或投资,都有相应的路径可供选择。在您申请过程中,建议结合自身背景和业务规划,选择最合适的签证类型。
如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各类签证的申请条件、流程或制定个性化的出海方案,欢迎联系我们的专业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咨询与支持,助力您顺利开启出海新加坡之旅。
